来源: 发布时间:2024-02-05 19:10:00
他潜心科研,倾心育人,他精益求精,孜孜不倦,于科研领域熠熠闪光,于三尺讲台传道授业,他是电气与计算机工程学院詹俦军教授。
“从小我就惊叹于自然与科学的奇妙无穷,被科学家探索出来的自然的奥秘深深吸引。”对科学的信仰自年少起,就如同一颗种子埋入詹俦军教授的心里。漫漫求学路,詹俦军教授从未停下科研步伐,探索真理、追求永恒的渴望驱使他坚定地对自己感兴趣的科学领域进军。
詹俦军教授主要从事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在复杂网络系统分析、建模和应用方面的研究。谈及研究方向的选择,詹俦军教授表示,这一研究方向选择起源于在博士和博士后阶段对复杂网络问题的探索。面对需要处理和分析的海量数据,他自然而然地开始使用大数据技术。同时,意识到传统的分析方法在处理如此复杂的系统时存在局限,他转向了人工智能技术,因为它在分析大规模数据和复杂系统方面展示了独特的优势。
在詹俦军教授看来,复杂网络提供了一种强大的框架,它通过将现实世界中的实体和关系抽象化为网络中的节点和连边,组成一个庞大的网络。而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则是目前用来探索复杂网络问题的最优的手段之一,是工具。大数据技术用来处理记录着网络特征的各种海量数据,而人工智能技术用来深挖和分析。
“做科研不容易,有时候发现自己再怎么努力也无法突破瓶颈,也会有迷茫和困惑。”詹俦军教授坦言。詹俦军教授曾经主持过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这是他第一次进行项目申报书的撰写,由于缺乏相关方面的经验,进展一度遭遇瓶颈,只能靠一点一点的实践摸索,一遍一遍修改课题申报。在申请截止日期的前三天,詹俦军想到可以请教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的一位有着丰富申报经验的好友,在极限的时间里,詹俦军根据修改意见没日没夜的修改,最终成功申报了项目。
对待科研,他坚信“心若有所向往,何惧道阻且长”,选择了这项事业,就要咬紧牙关,一步一个脚印,再坚持坚持,再努力努力,对科研的追求支撑着他就这么一步步走了过来。“金钱多寡,个人地位终有一天会消失在历史的银河里,但科学真理和自然规律却是永恒的。”科研求索真理、助推未来科学的希冀让詹俦军教授不改初心,一直走在“扎实的科研”的路上。
对科研的热忱不仅延续着詹俦军教授求索科学真理的学术道路,也影响着他的职业选择。詹俦军教授表示,选择大学教师这一职业是出于对科研的热爱,大学教师这一职业不仅可以让他平衡生活与追求,探求知识的边界,也能够培养未来的科学家,传递他的热情和对永恒真理的追求。
“我以前认为,教书育人,是要让学生知道些什么,改变些什么,这是很难很累的。”但当他真正走进大学,进一步把科研和教书育人结合起来时,他发现,“作为一名老师,我曾经陪伴过、鼓励过、引导过那么多人的青春,是很幸福的。”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詹俦军教授特别强调学生的学术能力和应用能力培养。在他看来,南方学院的学生虽然在学术基础和自主学习能力上存在不足,但他们的实事求是和脚踏实地的态度,为他们的学习提供了坚实的出发点。
面对学生在自主学习和规划上的挑战,詹俦军教授为学生制定了详尽的学习计划和研究框架,帮助他们设定短期的学习和研究目标,通过建立信心和成就感来逐步克服内心深处的迷茫。
“亦师亦友”是同学们对詹俦军教授的总结。“我们一般私下都不叫詹教授‘教授’,我们喜欢叫他‘大佬’”。在实验室同学们的眼里,詹俦军教授从不端着教授架子,而是为他们所急、为他们所难,是“罩”着他们、站在他们身后给他们建议的“大家长”。“在带学生这件事上,要真的肯花时间和心力,想多了全是问题,做多了全是方法。”詹俦军教授说。
“读书时感觉在科研的道路上,一个人可以走的很快;但是当了老师后才发现,一群人才能走的很远。”在这样的理念下,詹俦军教授组建了广州南方学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研究中心(简称实验室),采取类似于香港高校硕士博士生培养的精英制策略对学生进行培养,让更多学生有机会深入走进科研。
作为前辈,给予后辈更多成长的平台和机会,才能让团队更具备凝聚力和创造力,产出更多优秀的科研成果。为此,詹俦军教授常常依托自身资源,积极联系校内外优秀教师与相关行业杰出人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实践合作的机会。
实验室协助承办2022年亚太产品兼容性工程国际会议
作为在科研道路上摸爬滚打出来的老前辈,詹俦军教授深知选好方向、做好规划对同学们大学生涯,乃至科研道路、职业道路的重要性。在詹俦军教授看来,“没有合适的方向,‘快’是对自己天分的一种浪费。”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找到合适的方向,詹俦军在实验室启动了组会制度,为同学们导读文献、点拨科研困窘。
实验室每周组会
詹俦军教授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与学生讨论,个性化地关注着每一位学生的成长。项目卡住了,讨论到凌晨一点、两点都是常有的事,“那天晚上我们11点开始在线上发信息,后来打电话聊到了凌晨一点。我在电话的这头为深夜打扰老师内疚,却又分明感受到电话那头老师因帮我解决难题而发自内心的愉悦。”实验室的一位学生说。
“如果不是詹教授,我不会走上科研的道路,詹教授和实验室对我的整个大学生涯,乃至职业规划,产生了极大的积极影响。”实验室的黄尧同学说。前不久,他在詹俦军教授的指导下,以第五作者的身份在Nature子刊一区发表论文。大一下学期,他便进入了实验室,那时的黄尧如初生的牛犊盲目索取、不知道方向,可在一次次的组会、深夜畅谈里,黄尧的学术科研能力在不断地提高,对未来的方向也在不断明确。
如今,詹俦军教授所指导的多名学生在学术领域崭露头角,学生发表了30余篇包括SCI、Nature子刊在内的高水平论文,当中还有学生成功申请香港大学全额奖学金硕士、昆士兰大学全额奖学金博士等。詹俦军教授常常会收到学生们在深造期间的一些见闻,他表示,仿佛看到了过去的自己,看到了一种传承。
追求永恒,他坚定走在“扎实的科研”这条路上;教书育人,他帮助更多学生挖掘自身潜能。
詹俦军教授用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自己的学生们,在科研与育人的道路上忙碌奔走,为南院学子树立起了人生榜样。
来源:校学生记者团(文稿:陈誉 吴宛盈 黄懿旻) 编审:学校新闻宣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