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 您当前位置是: 网站首页 > 校园动态

不忘书斋,走进田野——我校举行“客家乡土文化”村落特色微视频大赛

来源:0     发布时间:2019-11-04 00:00:00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广东省有关“校地结对,实践育人”计划,巩固2019年度“客家乡土文化”研习实践成果,我校继举办“客家乡土文化”研习成果展览后, 10月29日晚上七点,教务与科研部、综合素养学部于1教105共同举办“客家乡土文化”村落特色微视频大赛。教务与科研部严五胤常务副部长、综合素养学院李婧副主任、张由菊老师、黄家瑜老师和侯东栋老师,以及“爱乡土”研习营学生团队共同出席参加这次比赛。

1观众.jpg

比赛开始前

综合素养学院李婧副主任上台致辞。李婧老师表示,此次活动为我校师生提供了一个增强实践能力、展现自我风采的良好平台,也是我校教育模式发展一次有益的尝试,希望这类活动能持续开展。最后,李婧副主任预祝本次大赛取得圆满成功。

在比赛中

本年度对接梅县区十个村落的实践小队在编写村志的同时,还拍摄了具有客家风情的村落特色微视频,用现代技术手段呈现传统客家村落之美。

南口镇的蕉坑村实践小队的作品以视说结合的形式介绍蕉坑村瑞彬楼、光华庐等特色建筑,讲述村中教师周绍高的故事,使村落的特色建筑与人文趣事融合展现;车陂村实践小队介绍了现代化农业的发展,也展示当地旅游业欣欣向荣的发展局势;益昌村实践小队通过介绍村民的生活,以及当地的特色祖庙来展示益昌村的风貌。

隆文镇岩前村实践小队的微视频作品以村落自然风景和人文特色为主线,呈现了游子归乡的故事;江上村实践小队通过对村内独具特色的客家民居歧衍楼、龙岗围和革命旧址惕训学校进行实地探访,多层次呈现了江上村人文风貌;坑美村实践小队围绕革命烈士蒲风展开,讲述了烈士家乡的点滴;横庄村实践小队围绕宜福堂、德成庄等村落建筑特色展开。

丙村镇的芦陵村实践小队的作品里,好山好水孕育的优质虾类资源、独特的村落美食溪黄草鱼汤、宏伟的村落建筑萱德楼、独具魅力的村落文化等在舒缓的音乐中一一呈现;群丰村实践小队的作品里包含群丰村的人文景观以及农田风光,以村落原声这一独具特色的呈现方式让人叹为观止,更加真实地还原了群丰村的环境与村民勤劳朴实的一面;红光村实践小队视频作品以村落特色建筑温公祠为主轴,讲述了祠堂的历史、建筑结构、宗族文化、管理机制。

获奖情况

经过三轮嘉宾老师的点评和团队的拉票环节后,本次比赛的结果火热出炉:荣获一等奖的是芦陵村队、岩前村队和江上村队;获得二等奖的是群丰村队、蕉坑村队、车陂村队;获得三等奖的是红光村队、益昌村队、坑美村队、横庄村队。

2一等奖.jpg

一等奖

3二等奖.jpg

二等奖

4三等奖.jpg

三等奖

比赛期间,李婧老师、张由菊老师和黄家瑜老师分别对三个镇的实践小队的微视频进行点评。三位老师对各个小队制作的微视频予以充分肯定,同时指出在微视频制作中应突出主线和逻辑性,挖掘村落特色,在画面和声音处理上应更加精致。

5老师点评.jpg

比赛最后,教务与科研部严五胤常务副部长总结致辞。他表示,在此次梅州研习实践中,我校师生不惧酷热,齐心协力,最终取得了累累硕果,研习实践的成果凝结着我校师生共同的心血。严老师鼓励同学们,“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作为新时代大学生,要通过深入乡村,深入田野来了解祖国,了解家乡。

6主任致辞.jpg

本次“客家乡土文化”村落特色微视频大赛是我校师生在“校地结对,实践育人”中的又一个成果展现。在研习实践中,同学们“不忘书斋,走进田野”,他们“滚一身泥巴,练一颗红心”,在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实践中检验与提升自我。

至此,“客家乡土文化”村落特色微视频大赛圆满结束。

7合影.jpg

新闻来源;中大南方爱乡土  文稿来源:中大南方学生记者团  摄影:曾文琪 李可涵


上一篇: 金秋十月游韶关,商院师情寄山河 ——商学院教职工参加广东韶关两日游工会活动
下一篇: 扬帆把舵,奋力拼搏| 英国龙比亚大学宣讲会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