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 您当前位置是: 网站首页 > 校园动态

【国奖映像】蒋晓琳:明确目标,为之努力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4-02 17:41:00      

编者

从今天开始转载的《国奖映像》系列,是由我校学工部通讯社学生采访我校国家奖学金获得者而成。

从这些故事可以看到我校一直注重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不仅实现完全学分制、自由转专业,给予学生自由选择专业与课程的机会,致力培养适应个性发展和社会发展需求的适用性人才,而且建立“三全育人”体系,鼓励各院系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定位,通过多种做法形成有自身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结合推行全程导师制,鼓励导师指导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成长需要选专业、选课程和选社团,带领学生参与其科研项目、参加学术会议和社会调研活动,指导学生撰写科研论文、调研报告和参加学科专业竞赛,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将学生成长融入教师发展的全过程,切实做到老师陪伴学生成长,提升学生学习推动力。

“肯定是会比较紧张的,其实我是想试一下,如果不行就当为明年做准备。”当询问参加国奖答辩会的心情时,蒋晓琳如此说道。她的三年,有目标,有规划,有方向,充实忙碌,踽踽独行,从未止步。


明确目标,为之努力


   “如果你有一个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你每个阶段都有需要达到的一些必要条件,为了达成每一步所需的条件,在完成相关的任务时都需要努力做到能力范围内的最好,会比别人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谈到学习的时候,蒋晓琳认真总结。

大一刚入学,蒋晓琳就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她认为无论日后是在国外读研还是在国内读研,自己都有希望进一步深造的想法。谈及自己的学习方法,蒋晓琳笑说自己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学习方法,只因心里有明确的目标,就会产生内驱力,这样就能一步步完成并实现自己的目标。在制定目标的时候,蒋晓琳会先想好大的方向,至于小的细节,她会在平时渐渐清晰列出来,比如哪一时期去完成哪些事情,这样就能合理规划自己有限的时间。正是因为对自己有明确的目标并为之全力以赴,蒋晓琳换来了大一到大二的绩点均为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第一的好成绩。

突破局限,广泛涉猎

 说到大学生活,蒋晓琳并不准备局限于学习,参加课外实践活动也是重要的一部分。她认为:“复合型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除了学习本专业的知识,还要多去涉猎其他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获得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的能力。”课外实践少不了团队合作,蒋晓琳认为,担当团队领导者是很不容易的,自己也要不断学习和提升团队合作能力。她坦言,自己也曾遇到团队合作上的难题,当时也很难达到团队的平衡。她认为团队领导者要在各方面符合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懂得挖掘队员们的特长,将队友放到合适的位置,还要在讨论过程更好地统一大家的意见,聚焦到大家都接受的一个观点,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团队合作顺利进行。

此外,蒋晓琳也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她在作为外事组志愿者参加第二届世界生态设计大会时有幸认识了奥地利设计协会国际事务处主任和香港理工设计院教授等专业人士。她回忆:“不管职位如何,他们会将你视为平等的朋友,会跟你聊一些话题,给你一些有益的建议。假如他们所在的领域刚好是你想要发展的方向,那么他们就是你潜在的机会,比如你可以通过写邮件等方式去询问有没有适合自己的项目或实习等。”

“除了学习也要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如果你在某一方面有自己的一技之长,你的生活就会有更多的可能。”在大二暑假期间,蒋晓琳偶然了解到杭州有一家民宿有以技能换宿的项目。出于对摄影的热爱和钻研,她之前已经靠约拍赚到了上千元,此刻凭借过往积累的作品,她成功获得了这个机会。于是,在那个暑假,她得以利用工作的空闲时间在杭州走街串巷,与朋友一同夜游西湖——说到这里,蒋晓琳很兴奋,她说杭州这个城市有一种很独特的气韵,她在那里遇到很多充满善意的人,因此喜欢上杭州这个城市。

(蒋晓琳在杭州游玩时所拍摄的照片)

扎实技能,潜心钻研

蒋晓琳的英语能力突出,多次在英语类竞赛获奖,也是英才班的一员。在被问及英语技能是否很重要时,她表示,一方面,如果英语比较好,那么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工作都会比英语一般的人更有竞争力。当你能做跨文化沟通,就能获得更多的一手资料或是一手文献。另方面,翻译在文化或内容方面总会有一定的损失,如果英语足够好就能直接读许多英文原著,比起读翻译过来的书,原汁原味的内容更能让人体会到作者在遣词造句上的生动和贴切,因此英语技能的提高是很有必要的。蒋晓琳参与撰写的第一篇论文《 Mapping Big Data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Arts and Humanities Across Time: An Exploratory Scientometric Analysis Based on the WoS Database》,就是因为她出色的英文能力,由同在英才班的同学推荐,最终获得与老师一同撰写这篇论文的机会。而后,她又受到王子佳老师与廖汉腾老师的鼓励,参加了O17(Open Seventeen Summer Challenge)创新创业挑战赛,她的项目《促进可持续的地摊经济》入选了挑战项目三(由清华大学创意创新创业教育平台 (清华大学x-lab) 命题主导的“疫情大流行后的可持续性”)。在此期间她也认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还有平易近人的外籍导师,这进一步让她拓宽了视野,拥有更多不同的体验.

(蒋晓琳正在接受O17创新创业挑战赛导师远程指导)

衡量价值,学会选择

在兼职与学习的关系上,蒋晓琳也有自己的看法,她觉得大学生应该要有长远的眼光,如果不是特别缺钱,为了自己短期能够赚一点小钱而去浪费提升自己的机会,这将是一个很大的损失。她建议要在了解自身需求并衡量其中的价值之后再做决定。她通过自己在奶茶店做兼职以及在世界生态设计大会外事组做志愿者的经历告诉我们可以如何选择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像在奶茶店做兼职,如果不是别无选择,或是未来想要开奶茶店,要去学习经营模式,而只是为了短期的利益就放弃上课时间,结果或许是得不偿失的。固然,她在做志愿者期间也要放弃一些学习时间,可能落下课程甚至要熬夜赶作业,但在世界生态设计大会这样平台做志愿者,她不但能学到课业以外的东西,甚至可能认识对自己未来发展有潜在帮助的人,所以她选择牺牲一部分学习时间去做志愿者。她说:“不要为了暂时的利益去浪费自己宝贵的时间,必须将时间花在对自己更有价值的事情上,长远来看这对自己更有益。”

提及自己未来是否会坚持网新专业的发展方向,蒋晓琳说,因为自己本身对可持续设计和可持续发展、服务设计这些方面感兴趣,有很大可能会坚持在这个方向走下去。当我们提起现在很多毕业生从事专业不对口的工作,蒋晓琳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她觉得一方面是个人志向,有的人读的专业可能不是他们喜欢的,毕业后他们选择了自己更喜欢的工作;另方面可能是自己的专业技能知识和作品还达不到业界要求,加上现在的竞争压力很大,最终迫于生计而从事并非本专业的工作。“如果有未来想要从事的方向,就要提前了解招聘要求,对照着要求一点点去弥补自己的不足,大学许多课程只起到引进门的作用,若要进一步的学习还得靠自己。”她表示自己不会将兴趣爱好变成工作,否则慢慢就会超出对于“兴趣爱好”的产出期待,那种纯粹的快乐就没了。”同时,因为蒋晓琳自身对新媒体艺术比较感兴趣,她通常会在课余时间了解各高校的课程信息和相关专业课程的开设方向,从而为自己未来做准备。

“在大学试错的成本是很低的,因为一般来说,你在大学试错不会造成很大的损失。比如说你去参加一个比赛,如果没获奖,对你来说,并没有什么损失。但是,你可能因此获得很多经验、不同的经历或者遇到志同道合的人。如果你连尝试那一步都没有迈出的话,后面的所有东西都不可能发生。有些机会错过了就是永远错过了,不会有再来一次的机会。”蒋晓琳对于她的座右铭“错过的成本远远大于试错的成本”这样解释道。

蒋晓琳在这些经历中体会到,尝试一些舒适圈以外的东西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也不需要担心会失去什么。成败与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从中有没有得到收获。她说:“我做的这些事情,不管是去生态设计大会当外事志愿者,还是参加O17、申请UNU的实习、尝试写并发表论文,如果一开始没有不顾结果去试一下的心态,而是因为害怕自己不行,然后直接退缩不去尝试,就不会有这些经历交织在一起带来的其他机会,会错过很多东西。”

她的大学生活因此变得忙碌而充实,从去年开始每一段时间都有做不完的事情,跟朋友常常开玩笑说“熬过这一周,又是一条好汉”,但其实心里也清楚压力真的很大,也有焦虑的时候,无论是找工作、实习还是考研。她表示:“即使你付出很多,也不一定能达到自己的心里预期,有很多我们无法预料的事情,学会接受失败也是很重要的。”

蒋晓琳在采访过程中多次提到王子佳老师和廖汉腾老师对自己的帮助,她说他们的鼓励对她有很大的影响。她坦言,她是在王子佳老师与廖汉腾老师的鼓励下,鼓起信心去参加了国际创新创业挑战赛O17,挑战自己。在廖汉腾老师的指导下,最终,她的项目《促进可持续的地摊经济》从众多国际申请者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

2020年1月,王子佳老师告诉蒋晓琳,澳门联合国大学在招收线上实习生。但要获得这个实习机会的难度是非常大的,蒋晓琳也有所犹豫。王子佳老师给她讲了一个例子:有研究显示,一般男性看到一个招聘启事,如果自己符合百分之五十的条件就会递交申请;但如果是女性,一般情况是必须百分之百符合条件才会考虑递交申请。这使蒋晓琳选择踏出那一步。虽然最后没有得到这个机会,但在尝试申请的过程中学到的CV和cover letter的标准写法,为她以后的工作和研究生申请积累了经验。

她还提到,两位老师身上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与他们长期相处让她建立起许多对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都有益的习惯。

结尾

蒋晓琳的优秀成绩是她通过一步一个脚印积累实力以及敢于尝试的精神达成的。未来她也将继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如今急于求成、畏难情绪盛行的社会,正需要这样的品质,也是值得大家学习的榜样。

来源:学生工作部  美编:邓雅茹



上一篇: 励能计划2021:你选哪一项?
下一篇: 广州新华学院会计学院刘运国院长一行莅临我院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