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0 发布时间:2019-04-12 00:00:00
为践行“走出课本,走出课堂,走出校园”的教学理念,推动和实现课堂学习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提升大学生综合素养,让更多同学关注乡土,助力乡村振兴,由综合素养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爱乡土”师生研习营承办的“回乡观察”成果展示(决赛)暨梅州研习实践活动启动仪式于4月9日晚上7点在图书馆报告厅举行。
我校常务副校长、党委副书记唐燕,原党委书记陈腾华,团委书记、学生工作部部长程爱民,教务与科研部常务副部长严五胤,综合素养学部副主任袁文春以及来自广州艾米农场有限公司品牌总监蔡洁筠和从化艾米农场管家叶衍彬出席了本次活动。
领导致辞
活动伊始,由综合素养学部副主任袁文春老师上台致辞。他表示,“走出课本、走出课堂、走出校园”是综合素养学部始终秉持的育人理念,而“爱乡土”研习营正是其走出来的成果。在见证“爱乡土”不断发展的同时,更希望看到“爱乡土”研习活动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将其打造成南方学院学生实践活动的一张名片
校外嘉宾宣讲
随后,广州艾米农场有限公司品牌总监蔡洁筠给大家带来《艾米实践与乡村振兴》的主题宣讲。蔡洁筠总监跟大家分享了艾米公司在乡村振兴战略之下的工作理念与实践经验。“研学实践活动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它是非常有意义的”。蔡总监指出,美好的事物应该被留住,而乡村本身就是未被发现与开发的宝藏。
回乡观察成果展示
比赛开始前,主办方播放了获得三等奖和优秀奖精彩视频合辑。随后,本届“回乡成果”展示正式(决赛)开始。七位来自五湖四海的选手,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大背景,利用口述史、视频、国画、微视频等创新形式,向在场师生讲述自己所观察到的家乡的变化。
一号选手刘心如从多个方面歌颂客家妇女的伟大。她认为,在歌谣中长大的客家妇女,也在她们的歌声中传唱着客家精神与情怀。“中式婚纱载寓的美丽从未褪色”,二号选手吴明燕以时间为线讲述了不同年代农村嫁衣的变化历程,从婚纱的变化中体现出农村发展的曲折,也发出了自己对于家乡巨变的感慨与欣喜。“雷剧是在历史中行走的艺术”,三号选手朱康瑞以清唱一小段雷剧开场,给大家介绍了来自家乡的艺术——雷剧。通过她讲述的有关雷剧的故事,体现了她对于家乡戏剧的钟爱并且希望雷剧能一直传承下去。四号选手梁心竹以原创小说《月牙船》切入,借讲述一个小家庭20年的生活变迁反映“漕门村”的风貌变化。从小家庭的发展的角度阐述了在政府新政策下,农村整体改革对于乡村每户家庭的影响。五号选手何维从堂琅古郡的地理位置、巧家名字由来等方面来介绍大美堂琅。现场展示水墨画《金沙人家》,为大家展示了不一样的云南。六号选手刘宏轩从自家的宗族里道出无限的乡愁,围绕逢简的祠堂,阐述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下家乡的发展,也指出当前存在的困境和挑战,表达了他对家乡发展的担忧。七号选手谭燕敏、袁子涵、谢婉婷以微视频的形式从看年例、做年例、吃年例三方面来呈现家乡茂名的春节,并讲述了年例的历史渊源,最后为家乡的年例不再铺张浪费表示了肯定。
评委点评 颁奖
对本次比赛,团委书记、学生工作部部长程爱民老师做了精彩点评。程爱民老师表示,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既要有第一课堂的成绩,也要有第二课堂的成果。“希望未来能看到马克思主义学院有更多的机会让同学们走出校园,走进生活,成为一个有家国情怀的人。”
梅州研习实践活动启动仪式
本场活动的压轴节目是本年度梅州研习实践活动的启动仪式。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广东省委有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要求,根据我校与梅州市梅县区达成的合作意向,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高校实践育人,2019年度我校将在梅县区开展“爱我乡土,以文化人”师生研习实践活动,实现我校和地方共建共享、合作共赢。
在所有赴梅州研习实践同学登台并深情朗诵《爱乡土》之后,由学院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院长唐燕老师亲自为赴梅州实践的同学授旗。“在大学里,就要营造能让学生跳出书本与课堂的文化氛围。”在唐燕老师看来,“大学四年后,学子们不应该背着沉重的包裹走向社会,而是要怀揣着学习的能力轻装上阵。”她表示,希望当毕业的南院学子走出时光隧道时,每一步踩出的都是属于他们的独特的脚印。
据悉启动仪式结束后,综合素养学部“爱乡土”研习营将专项开展10期左右的培训,为梅州研习实践奠定基础。
唐燕老师为研习员授旗
集体合影留念
新闻来源:综合素养学部 编辑:邱世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