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 您当前位置是: 网站首页 > 校园动态

校地结对谋发展,实践育人谱新篇——中山大学南方学院梅县实践育人基地建设纪实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7-09 09:54:16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广东省委有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要求,2018年广东省教育厅实施广东高校“校地结对,实践育人”计划。在省教育厅领导下,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同梅州市梅县区结对共建实践育人基地,成为全省第一批签约高校之一。2018年以来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和梅县区校地合作深入开展,实践育人成效显著。

近年来,中大南方探索运用民办高校灵活机制,在工作格局、队伍建设、支持保障等方面逐步建立起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全方位育人体系。2015年6月中大南方成立综合素养学部,将其打造为实现人才培养总体目标的重要平台;2018年6月,中大南方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与综合素养学部形成“一个机构两个牌子”的格局,将“专业教育、思政教育、通识教育、成长教育”四个教育充分融合,创造性的实施“思政、通识、学工”三位一体特色育人模式,形成了培养学生“成人”的多维育人体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山大学南方学院梅县实践育人基地建设及其系列活动的开展正是学校育人体系建设的一个缩影。


(2019年3月21日,学校党委书记李建超赴梅县洽谈“校地结对 实践育人”基地建设事宜)

梅县学校德育干部走进中大南方:校地结对谋发展

依托中山大学南方学院人才、课程和教学改革等优势,2019年5月5日-9日,梅县区德育管理干部能力提升培训班在中山大学南方学院举行。培训对象为梅县全区中小学校、实验幼儿园分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园长)及负责学校德育工作的管理干部近120人。中山大学南方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丽荣、东莞市松山湖实验中学校长丘飞、华南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李盛兵、华南师范大学教授马早明、广州大学教授曾小军和中山大学教授陈希等专家学者通过专题讲座、案例教学、研讨交流等形式与梅县德育管理干部深度交流,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德育教育的理念与改革和德育领导干部的综合能力等方面展开,通过交流培训,参训人员得以依托先进德育管理理念和经验解决现实问题,有效提升德育教育管理能力和校本研修能力。


(参训人员合影)

中大南方师生团队走进梅县村落:实践育人结硕果

在梅县德育管理干部走进中大南方的同时,中大南方的师生亦正着手准备走进梅县:2019年4月,中大南方马克思主义学院统筹不同院系年级师生组建“爱乡土”研习营共67人的师生团队分为十支实践小队,围绕“客家乡土文化”进行专题研习实践,挖掘传统村落文化特色,为梅州梅县区下辖的10个村落写史修志,拍摄村落特色纪录片,为乡土记忆存档,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推进梅县实践育人基地建设全面展开。

师生经过校内研习培训、驻村实践和后期整理总结至今共三个阶段达一年多的时间,所编村志终获校地双方认可付梓在即,校地结对育人成效显著。2019年4-6月校内研习培训阶段,师生团队通过培训、预调和查阅文献等途径奠定驻村实践基础。在2019年暑期驻村实践阶段,十支师生实践小队分别前往梅州市梅县区隆文镇四村(江上村、岩前村、坑美村横庄村),南口镇三村(车村、益昌村、坑村)和丙村镇三村(红光村、群丰村、芦陵村)驻村实践。梅县区、镇两级政府和各村委会工作人员热情接待了师生,并详细介绍了各村落的基本情况。师生团队秉持“滚一身泥巴,练一颗红心”的理念,在乡村文化能人的带领下,与村民面对面访谈,为草根英雄立传,为乡土记忆存档,当地村民热情地送来西瓜为研习员解暑降温……在对接的村落中,研习员不仅感受到各具特色的客家建筑和回味无穷的客家美食,也了解到村中为国捐躯的抗日英雄和造福桑梓的杰出乡贤。一个个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一段刻骨铭心的峥嵘往事,一座座饱经沧桑的历史建筑,凝聚着客家人民勤劳智慧、勇敢坚强、无私无畏的精神品质,传唱着客家先辈开拓进取、不惧艰难的壮丽赞歌,这些都是客家人世世代代难以遗忘的乡土记忆。


(丙村镇-芦陵村小队和村委会工作人员合影)


(梅县方志办工作人员和研习营部分师生合影合影


(梅县统战部工作人员和部分研习营师生合影)


(南口镇师生团队合影)


(隆文镇师生团队合影)

实践出真知,疑义相与析。2019年暑期至今,研习员对驻村实践搜集的材料进行整理校对逐步形成各村落村志初稿。为进一步完善村志内容,师生团队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继续与对接村落文化能人线上联系并查阅相关文献,修改村志文本团队还制作了十部展现各村落特色的微纪录片立体呈现村落图景,展现出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村落风景、人文之美——团队制作的部分村落的微纪录片获得了当地居民的极大认可并成为宣传村落特色的靓丽名片。此外,研习员还将大量客家元素的自然、人文景观等制成明信片、手提袋等文创品灵活呈现客家乡土文化在挖掘客家文化的基础上实现了现代性转换,不断探寻其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


(研习营师生编写的村志)

为更好总结实践育人成效,弘扬客家优良传统,中山大学南方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先后在2019年10-11月举办了“2019年度客家乡土文化研习实践成果展”和“客家乡土文化微视频大赛”,十个村落小队通过海报以及视频的方式展现了研习实践期间的所见所闻,一系列的作品成果凝结着师生团队的共同心血。


(2019年11月举办研习实践成果展)


(研习营师生制作的客家文化印记的文创品)


(2019年11月举办客家村落特色微视频大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高度重视修史修志,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村史村志的编修更是中华民族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重要表现,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具体体现。不同的村落有着不同的文化特色,都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村史村志的编撰和乡村微视频的宣传推广,有助于为新时期乡村文化事业提供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此次梅州研习实践活动响应国家号召,以青年师生为主力,以服务乡土文化振兴为宗旨,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以实际行动展现青年大学生的风采。在实践过程中,研习员们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他们砥砺前行,开拓进取发扬了吃苦耐劳的精神,锻炼了坚强的意志同时,此次实践活动也让青年学生更深刻意识到振兴乡村、反哺乡村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担当,展现了青年学生的家国情怀为新时期乡村振兴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源泉。

据悉,为进一步推动中大南方梅县实践育人基地建设全方位开展,校地双方将继续围绕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教育发展和党的建设等方面展开。

上一篇: “职”击现场,疫情下的关怀——文学与传媒学院校友企业专场招聘会圆满结束
下一篇: 校地结对谋发展,实践育人谱新篇——中山大学南方学院梅县实践育人基地建设纪实